根据教育部部署,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综合成绩”将替代传统自主招生模式,成为新的录取模式。那么强基计划具体是怎样的呢?京师通这就来为你答疑解惑!
一、强基计划的实施背景
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
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例如:
自主招生
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
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
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
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
二、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三、强基计划的实施范围
目前只有36所双一流高校有开展强基计划的资格,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

四、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

五、强基计划对特长生的考虑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通常指竞赛优生,如获得某学科奥赛金、银、铜牌),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
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六、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区别
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偏才怪才,在某一学科具有绝对实力但综合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养模式不同。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京师通专注中学生学业规划学业能力提升,关于报考,有困惑或想要咨询的问题,欢迎联系:张老师 1361139646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