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效能,增强学习信念感(上)

发布日期:
2021-11-22

浏览次数:

来源:

京师通

▸ 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作为一代篮球巨星,在早期并不被人看好。不仅在高中时期遭遇校队的淘汰,更在初进NBA时还接连被两家球队拒之门外。

 

▸ 爱因斯坦在中学时成绩并不优异,物理考试曾被打过1分的最低成绩,老师们甚至下定论说:“他做什么工作都无所谓,因为他不管做什么都会一事无成”。


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他们在经历失败后依然有决心取得成功?


实际上,即便是天才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同样经历了1000余次的失败。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这些具有天赋的人,往往会将困难挫折视为挑战,将“不看好”作为积极进取的动力。这就是自我效能高的表现



干货 | 提升自我效能,增强学习信念感(上)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 1977)提出的。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利用所拥有的能力去解决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衡量的是你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判断、信念或自我把握和感受

 

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衡量与评价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又转而调节人们对行为的选择、投入努力的程度,并且决定他们在特定任务中所表现出的能力。

 


什么是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的一种自我判定。包含两个维度:


①   学习能力方面——是学生对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进行自我认定和评估


②   学习行为方面——是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行为与完成学习目标之间关系的评估,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评估。

 


干货 | 提升自我效能,增强学习信念感(上)


已有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干货 | 提升自我效能,增强学习信念感(上)
在考试过程中,碰到解不出来的题目,感到压力大,开始否定自己、情绪低落,在未下笔之前就产生了畏难感,先给出“我肯定做不出来”的结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不想去做出尝试。尤其是在班级处于中下等成绩的同学,虽然和其他同学一起上下课、做练习、参加考试,但是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都表现出了负面的心理状态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再能取得进步,对于现状也寻找不到出路


干货 | 提升自我效能,增强学习信念感(上)

这种“不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更好成绩”的状态,就是自我效能感偏低的表现。

 

同样的课堂,自我效能感高的同学往往将做难题视为挑战,主观调节自己的情绪,激发自己的斗志和自信,自然能够突破更多的难关;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学,在面对难题时变得十分被动,仿佛咬紧牙关才能勉强读完题目,内心总有一处声音笼罩着你:我不行!我根本不是学习的料!我肯定解不出来!我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出现生理上的“逃避”。

 

自我效能感在不知不觉中拿捏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控制了同学们突破瓶颈的信念感和取得成功的进程



干货 | 提升自我效能,增强学习信念感(上)



由此可见,学习成绩好坏的个中缘由,在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影响


⇝ 自我效能感影响选择行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选择自己当前的学习任务。自我效能感高的同学往往更富有挑战性,他们所选择学习任务通常会高于或等于个人的能力水平;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学会挑选能力范围以内的任务,实现更为轻松容易的学习目标,避免“克难攻坚”。

⇝ 自我效能感影响思维方式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自己对于个人能力的自信程度和对于完成任务的信念感。自我效能感高则更为自信,在面对问题时更易于调动积极性,从而思维更加灵活;反之,自我效能感低就意味着自卑或信心不足,学习成为了一种负担,限制了思维的灵活度。
⇝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情绪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越挫越勇,即便失败也很快能够调节不良情绪,转而变为攻克难关的勇气;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心理压力大,经常产生沮丧、焦虑、痛苦等情绪,形成消极的心理状态,造成执行力的下降、学习动力的不足。


干货 | 提升自我效能,增强学习信念感(上)



自我效能感从以上三个方面把控了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行为、思维方式、学习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对学习成绩产生着不可湮灭的影响。


这就要求中学生积极锻造心理韧性,通过合适的评价方法来培养自信心,从而提升自我效能


 
不要因为太容易放弃而让人生蒙受损失,更不要让人生的黎明止息于荒废的机会之上。

 


提升学生自我效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有哪些?如何提升学习的信念感?欢迎大家关注下一期推送。



参考文献:

[1] Bandura A . Self-Efficacy: Toward a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84(2):191-215.

[2] 姚凯.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组织行为学发展的新趋势[J].管理学报,2008(03):463-468.

[3] 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1):91-97.

[4] 童星,缪建东.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习乐观的中介作用[J].高教探索,2019(03):16-21.

[5] 何声清,綦春霞.师生关系和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及数学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018(12):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