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着学着突然就不想学了,心里很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却怎么也学不进去,完全提不起学习的劲儿?”
▸ “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学不会的知识点,我肯定也学不会,那干脆就不学了吧。”
很多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们,在学习上十分被动,很难有动力突破自己去学习新的知识,不想学却也不能放弃学习,一面饱受内心的煎熬,一面受到家长老师的胁迫。
如何破除这样的学习困境已经成为了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关心的话题。想要从被动啃书转为主动探索真的没有那么难,很多同学缺失的只是对学习的信念,而这就要求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增加闯关升级的信心。
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从来源上来看,以Bandura为主的西方学者们将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归因于四个方面:以往的成功经验、模仿或替代、言语或社会劝说、生理与情绪的状态。
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为:
当我们做已掌握的事情时,就会感到自信。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从简单题入手,增强自己的信心,培养对学习的兴趣,然后逐步增加练习题的难度。
学习过程中的很多知识经验是通过对他人行为的模仿而得到的。当科学家、获诺贝尔奖或许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身边同学、学长学姐等的学习经验都可以作为中学生们的重要参照。外界的评价会让学生对于学习的信念产生波动,同学们应当做到被批评时不妄自菲薄,被表扬时不妄自尊大;另外,家长也避免对子女的学习产生不恰当评价,有些家长在孩子成绩退步时给予严肃批评,而在进步时却没有及时鼓励,因此而降低了子女的自我效能。好的心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能,相反,坏心情则会降低效能。智慧型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保持相对愉快的心情,通过提升学习的自信来提高学习积极性;而聪明型学生也会想尽办法排除干扰,让自己至少不垂头丧气,从而增强学业的自我效能。

一是:亲历的成败经验。
亲历的成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行为所获得的关于自身能力的直接经验,通俗来讲就是过去你在学习上的成败经验。
例如:当学生面对一个难啃的知识点、一篇难以读透的阅读理解等等情况时,如果能够坚持不懈地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那么学生们通常会获得积极的学习效能感。再或者,在对同一类型的题目进行反复练习时,能使学生们反复体验“小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是: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是指他人或与自己相似的人在学习上的成败经验。
当学生看到与自己成绩类似的同学获得成功时,能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为和成就。相反,当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在付出了很大努力之后仍然遭遇失败时,就会降低自己的效能感。
无论是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个体的成功体验是自我效能感提升的重中之重。
学生对于学习的信念和自信通常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上,个人的成功体验是改变自我效能感的最直接、最有效方法。
因为通过一个人的成功经验能得到关于自身的认识,从而最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个人的自信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与之不同的是,个人的失败经验可能会挫败学生的信心,降低学业的自我效能感。

① 积累“小成功”。通过不断地完成小事来积累成功的体验,逐步提高自身能力,最终达到挑战更高目标的目的。
② 制定合适目标。目标过高可能会产生挫败感,从而降低自我效能,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
③ 脚踏实地学习。学业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坚持性、努力程度、认知投入和学习策略,会进一步提高成绩,从而增加效能感,进一步形成良性循环。
④ 家长的适当评价。家长的过高目标和不恰当评价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要反思和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正如俞敏洪谈到自己对女儿的家庭教育:“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关于自我效能感,您还有哪些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为您解惑。
参考文献:
[1] Bandura A . Self-Efficacy: Toward a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84(2):191-215.[2] Wood R , Bandura A , Bailey T . Mechanisms govern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complexdecision-making environments[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Processes, 1990, 46(2):181-201.[3] Gist M E, Mitchell T R. Self-Efficac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ts Determinants and Malle Ability[J].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92, 17:183~211.